世界童軍運動組織(英語簡稱WOSM、世界童軍總會)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按照特定方法進行的青少年社會性運動。童軍運動的目的,是向青少年提供他們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養(yǎng)出健全的公民,最終目的是將來這些青少年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世界童軍組織創(chuàng)立于1920年,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
世界童軍總會WOSM
童軍運動、道法自然
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
童軍是一個國際性的、按照特定方法進行的青少年社會性運動。其目的是向青少年提供他們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養(yǎng)出健全的公民。童軍運動開始于1907年,那時英國陸軍的中將羅伯特·貝登堡,在英國的白浪島舉辦第一次的童軍露營。如今,一共有超過 2 億的青少年加入童軍。
|
什么是素質教育?如何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按定義來講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素質教育也是應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就開始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時間過去了二三十年了,到現(xiàn)在為止卻依然改變不了應試教育這個現(xiàn)實的局面。國家從政策層面上引導和提倡素質教育,比如提倡學生減負,但從實行的情況來說是不成功的,應試教育反而越來越嚴重,看成績唯分數(shù)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培養(yǎng)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卻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為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就是選拔高分人才,但暫時又沒有更好的選拔制度來代替。所以素質教育陷入了困境,變成了一句空話。 對于如何開展素質教育呢?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素質教育提出的本身沒有問題,只是素質教育的范圍太廣,太大,根本無法一下子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其實根本的問題就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邁得太大了,一下子沒邁過去,反而倒退了,造成了適得其反的后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實行素質教育應該一步一步來實現(xiàn),所謂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大好堅實的基礎,逐步去完成素質教育這個偉大的目標。所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而不是好大喜功一步到位,只看表面不看效果,做很多不切實際徒有其表的工作。也就是說在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去實現(xiàn),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與此同時還應該一步步去弱化應試教育的各方面,或者將素質教育的各方面慢慢滲透到應試教育中去,達到此消彼長的目的。 素質教育的實行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就應該重視,而非都是學校教育的事情,應該從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言傳身教,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還有勞動實踐教育,重視勞動美德,養(yǎng)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樣家庭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開端,沒有家庭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 在學校教育方面,要分成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兩部分來說。這里就基礎教育方面來談,學校教育應該把學生的德育放在首位,從實際上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將學生的道德品質納入考核的范圍,而不是現(xiàn)在的思想品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所能解決的,而應該分開來專門開設品德教育的專項課程,將它與法治科目分開。并把它提升到與語數(shù)英一樣高的地位來對待。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都崇尚美德,看重品德,F(xiàn)在學校教育的課程則偏向于知識性或者只看重智育,其他各方面被弱化了或者根本就是雞肋,有等于無的存在。在學校教育方面還應該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的教育。學校開設的課程應該分為這幾部分:德育課程,文化知識課程,個性發(fā)展課程,還有健康教育課程。既然高考制度一時無法改變,那就發(fā)揮它的導向作用,重視素質教育的選拔,增加對德育的考核,德育為先,品德是前提,然后才是文化知識的成績。引導大眾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而不是選拔高分低能的工具。 素質教育同時要重視社會價值觀的導向引領作用,只有整個社會都重視素質的提高了,那么才能真正實行素質教育,實現(xiàn)素質教育,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假如從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各界,再到國家都為之努力,我想我們離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那天就不遠了。 |